朱艷鑫 王公磊 黃天念
摘 要: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影響作用下,現有資源遭到過渡開采,并使惡劣后果產生。在上述情況下,“海綿城市”理論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本文主要以大連莊河為例,對相關內容進行論述。
關鍵詞:園林植物;海綿城市;生態建設;選擇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197
1 大連莊河項目概況
莊河市海綿城市示范區位于莊河市南部,總面積21.82km2,本次規劃范圍及項目所在區域為二區,位于小寺河西岸,九頂梅花山北側。以下區域的主要功能定位包括:莊河市由近海城市向“濱海城市”轉變的依托區域;全市高端宜居生活住宅區;集商業、居住、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配套區。
2 海綿城市的分析
人們生存的城市能夠如海綿,針對自然災害和環境改變,具有一定“彈性”的情況稱之為海綿城市[1]。水生態基礎設施與其具有較大的差距。對于水生態基礎設施來說,對城市水澇調蓄具有積極維護作用,有效保護水源,并充分補充地下水位。它屬于有“生命”的系統,能夠對水問題實現綜合性、系統性及長久性解決。
3 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植物的主要作用
3.1 促進生態相關廊道有效建立
有效實施景觀生態體系和水基本生態體系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關鍵內容,在景觀生態學理論的基礎上,對于城市中的綠地和水體來說,是十分關鍵的廊道和自然板塊,植物可以使城市架構有效改善,對城市相關氣候實現有效調節,并對物種多樣性具有顯著保護作用。
3.2 使地下水得到有效補充
從生態視角上來看,植物景觀可有效配合雨水灌渠系統,有效的起到控制水流的作用;植物根系及葉脈部分的儲水能力較強,植物可使徑流系數有效縮少,尤其在干旱天氣狀況中,植物在蒸騰作用下,能夠將各種類型水體有效釋放,使城市地下水位得到有效補充,從而使城市氣候得到全面調節,能夠使城市熱島效應縮??;對于發達植物根系來說,它們具有規避土質疏松、固定土地的作用,能夠使泥石流災難的發生有效避免。
3.3 使城市空氣得到進一步凈化
應當科學配置植物的相關群落,使相關數量和相關層次有效加大,促進草本植物、灌木及喬木相關配置形式的有效構成,并使單位綠葉面積不斷加大,植樹支架,促進植物光合功用積極完善;對于城市植物群落來說,若存在復雜的架構,則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從而顯著提高其吸收有害氣體、減少噪音、防塵及防風等功效;對于不同的城市植物來說,由于存在各不相同的生長階段及代謝功用,因此會產生不同的污濁吸收量。
4 分析景觀方案的種植策略
4.1 適應性、經濟性
鄉土樹種是經過長期自然選擇,適合于當地氣候環境的樹種。具有較強的抗逆性,對生態環境干擾性小。也可選擇外地引入,經長時間已適應本地生長環境且不對其物種造成侵害的外來樹種。
現狀長勢良好植物予以保存,新增喬木和地被盡量選用成本較低、生長較快、容易管理的品種,盡可能減少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費用,創建節約型綠地。
4.2 生態性、可達性
綠地低于道路設計,可充分使道路積水有效匯入綠地中,經各種喬木、灌木和濕生植物凈化、吸收和蓄存,構建和諧穩定的植物群落,為水凈化蓄存和生物保育提供良好的條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綠地。
植物配置應具有良好的視線通透性和活動可達性。避免阻礙人群與綠地交流的圍合性灌木植物和減少低矮灌木的應用均可有效增加綠地的使用頻率。
5 景觀方案的設計亮點
5.1 植物多樣性
植物對海綿城市有吸收,凈化和滯留等功能,是海綿城市設計不可或缺一部分,也是海綿景觀重要因子;植被配置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維護物種多樣性、改善氣候、凈化空氣。
5.2 土壤蓄水
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被用于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并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
6 結語
在建設海綿城市期間,園林植物的作用十分重要。但對于不同的地區來說,應選擇本地區適合生長的植物,從而促進其有效發揮建設生態相關廊道、補充地下水及凈化空氣等作用,從而促進城市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程鳳媛,秦華.淺析園林植物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J].南方農業,2017,11(16):14-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