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居住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園林綠化是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園林綠化建設有利于改善區域空氣質量及氣候,還有利美化市容市貌。隨著“低碳、環?!鄙鷳B理念的不斷推廣和普及,園林規劃設計中也逐步引入了生態理念。本文簡單闡述了在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概念,分析了在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所要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相應的融入策略,希望能為同行業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園林規劃設計;生態理念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632206
引言
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工程項目,園林綠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建設及發展水平。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生態環境日益惡劣,為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園林綠化建設工作。近幾年來,“低碳環?!钡纳鷳B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在實施園林建設規劃設計時,設計人員也逐步開始引入生態理念,并將其與園林的規劃設計進行融合,從而為人們建設一個既能滿足當代人生產及生活需求,又能保證其綠色、經濟的宜居環境。
1 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概念
從本質上來說,實施園林規劃設計的目的在于為人類打造一個舒適自然,同時又具現代化特色的休閑、娛樂、休憩的場所。園林的規劃設計包含很多要素,如地形、植物、水體、建筑等,多數為人工建造,需輔以系統外部的物質,通常園方可正常運轉。園林的規劃設計具有開放性和不穩定性。對生態學而言,園林的規劃設計主要為改善環境,補償城市的生態負效應[1]。園林規劃設計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理念的融入與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園林規劃設計的效果,進而影響城市環境。
2 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原則
2.1 多樣化的植物景觀
生態理念要求在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綜合考慮園林美學和人們的觀賞需求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等因素,對植物物種進行科學選擇與合理配置,充分發揮各種植物的生態作用。為此,在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務必要保持植物景觀的多樣化。要深入了解各種植物的觀賞性和造景能力,以合理配置植物;依均衡原則,合理配置不同體量及質地的植物,在尋求變化和差異的同時,還應保持相似性,以保證所營造的植物景觀的和諧統一性。如色彩相對深厚、體量較大、質地較粗的植物,會讓人感覺沉重,而色彩相對淡雅、體量較小、質地較柔的植物,會讓人感覺輕盈,在實際規劃設計中,就應充分考慮到植物的這些特性并進行合理搭配。
2.2 人性化的設計
園林綠化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以改善城市環境,而且還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體現了城市獨有的特色。但若在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時未充分考慮到社會大眾的需求,設計缺乏人性化,就無法得到大眾的認可,也體現不出設計的美感及工程的文化內涵。為此,在進行園林的規劃設計時,應注重園林文化與自然規律、人文等進行結合,充分考慮園林的生態功能、審美、意境等,從而豐富園林規劃設計的生態內涵;還要嚴格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綜合考慮園林各方面要素,通過合理設計和規劃,體現園林的寓意,同時在園林設計中融入當地民俗、文化等,體現園林規劃設計的人性化[2],這也是將生態理念融入其中的重要表現。
2.3 重視生態功能
生態功能是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重要體現,若想要在園林規劃設計中將生態理念更好地融入進去,就必須重視其生態功能。要將自然要素與人工要素進行整合,保證植物景觀的多樣性,依居民的生活空間,充分考慮到自然的整體性,多鑲嵌一些自然綠地,注意保證廊道通暢,人口密集區或郊區也不能忽視綠地的發展,加強生態廊道的建設,以使整個城市的園林綠化可形成一個園林生態網[3]。還提升綠地率,提高群落結構的復雜程度。植物群落的結構越復雜,其葉面積指數就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強且具穩定性,從而對風沙及塵土起有效防御作用,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
3 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策略
3.1 以人為本,創造宜居環境
在園林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理念的主要目標是為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人是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自然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重要主體。為此,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利國利民”的原則,充分發揮各種植物及物種的生態效應,為人類創造一個良好的宜居環境。如在選擇人行道兩旁的樹種時,要考慮到樹種的遮蔭效果,又要考慮快車道上的交通安全需求,注意預留一定上部空間,使污濁空氣有上升擴散的空間;城市建筑的屋頂及墻面可適當添加綠化,既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又有利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建筑物周圍可種植一些具有清新氣味或是殺菌功能的桉樹,或是可釋放負氧離子的萬年青,以凈化小范圍內的空氣;華南地區建筑物的南側應盡量種植一些闊葉或針葉樹種,北側應盡量種植一些高大、樹葉較濃厚的常綠樹種,以調節冬、夏氣候。
3.2 保護環境,避免污染